人际互动效应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


《诗经》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便是生动的互动效应。人际交往中由于一方给予另一方的奖(惩)、恩(怨),另一方产生相应的奖(惩)、恩(怨)交换的效应即为人际互动效应。这种交换与互动,可以是积极、肯定的,也可以是消极、否定的。你爱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爱。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1、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 目标的一致。     

  • 共识与规范。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并在合作过程中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     

  • 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2、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 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并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 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     

  • 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显然,竞争各方双赢或多赢,实行共赢的局面,是比较理想的人际互动形式。只要各方遵守竞争规则,充分考虑别人的利益,共赢是可以做到的。     



3、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M.Deutsch,1973)提出了一种解释竞争与合作的理论——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比如足球队球员的关系。当不同个体的目标手段存在消极或否定性的依赖关系时,即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不能达到目标或实现手段时,自己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比如拳击一类的竞技体育比赛。



人际互动的哲学



人际互动的形式有合作与竞争。但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     

  • 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 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 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 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